手機拍照功能逐漸取代數碼相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儘管還不能盡善盡美,但是在大部分的日常記錄工作,都從原來的相機拍照轉成了手機拍照,總有一天,相機要回歸專業儀器的領域,成為小部分用戶商用範疇的儀器。而龐大的消費市場將被手機統領。

這個轉變演化的過程裡,最難熬的其實是影像廠商,看著手機逐漸蠶食自己的市場卻無能為力。離開影像行業的廠商也有很多。留下的寥寥無幾。如今的影像領域頗寂寞。主流的大廠一個手就數得過來了。每年推出的相機新品也不多,總的來說,影像行業遇到了瓶頸,包括讓相機注入新元素的瓶頸,以及推廣相機的瓶頸。

如今每一年推出的數碼相機,基本上在原有的參數規格上刷高天花板,包括更高的像素、更大尺寸的視頻拍攝規格;更優秀的成像畫質、更快的連拍速度等等,對於內行人來說這些新產品是很有用的改進點。但是對外行人來說,相機無非是提升了一些自己不專注的點子。缺少一些新功能、新玩法。顯然這樣沒辦法把原來流失去手機的那些消費級用戶重新引回相機的使用上。那麼就有一個新的問題:為什麼影像廠商不開發手機產品呢?我們不妨從下面幾點來分析一下。

拍照功能不是手機的全部

相機就是一個拍照的設備,但是手機則不一樣,手機可以作為電話、可以作為相機、可以作為隨身聽、可以作為電腦。因此相機廠商即使開始生產手機,原有的拍照優勢也不得不妥協於手機是個綜合設備的事實。需要考慮便攜性、需要考慮續航力。大家都知道畫質好的相機,都要妥協於大尺寸的傳感器、通光口徑更大的鏡頭。作為相機,只要拍照效果好,體積不是問題,也不用考慮電量分配的問題。手機就不得不考慮這些了,體積大了沒人樂意買,拍照耗電的話別的事情就乾不了了。

10倍光學變焦的手機也曾經推出

影像廠商將相機與手機結合的事情不是今天才證實不可行,而是經歷過很多失敗的例子。最先推出此類手機的不是今天你認識的手機品牌,而是國內的一些山寨品牌。在那個手機還很多元化的時代裡,自帶光學變焦伸縮鏡頭的手機就已經面世了。因為品牌小,自然很快就消失了。後來三星推出過兩代將相機與手機結合的安卓手機,Galaxy K Zoom是結合得最好的一款,事實證明這款產品雖然較為成熟地將兩者結合,實現手機上的10倍光學變焦,體積、耗電也不大,但是市場反應不算很好,很快便被更輕薄時尚的產品替代而停止更新了。

松下1英寸傳感器的CM1手機堪稱畫質最好的手機

在大家都認識到傳感器尺寸大有絕對優勢後,松下推出過1英寸傳感器的手機CM1,這台採用1英寸CMOS傳感器以及28mm F2光圈鏡頭的產品成為了焦點。論拍照,這款產品確實非常出色,堪稱畫質最佳的手機,體積上也能夠讓人接受。不過最大的問題在於系統,原生未優化過的Google安卓系統可以說是硬套在這個產品上,使得系統體驗上很原始,與同時代的其他安卓手機系統相差較遠。最終這款產品的新一代CM10去掉了通訊模塊,成了一台使用安卓系統的相機,退出了手機市場。

這兩個例子很好滴說明了要講相機與手機結合有很多不可抗的阻力,有的來源於技術,有的來源於市場接受程度,廠商都高估了消費者對高品質手機攝影的需求。因此影像廠商想進入手機市場,是沒有先天的優勢的。進入手機紅海,還不如進入其他未被開發的領域。

影像廠商沒有成熟的手機製造方案

對於影像廠商來說,手機硬件設計並非只有相機部分這麼簡單。儘管今天手機的硬件部分有很成熟的產業鏈,各種方案提供者都可以拿出產品來製造一台手機,但是一台好用的手機並非堆砌而來。需要各個元件協同工作,並且要有優秀的軟件系統支持。想要體驗好,需要不斷地積累手機研發的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研發方向便是用戶體驗。

手機硬件方案成熟且完備

目前的數碼相機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可供擴展的系統支持,影像廠商對硬件系統的設計套路與手機廠商有很大的區別。成熟的安卓系統要兼顧的方面有很多,如今手機廠商競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且同質化相當嚴重。對於還是門外漢的影像企業來說,進入這個市場從技術積累或是對手機用戶的了解程度都有限。縱觀嘗試開發手機的影像廠商。最終能留在手機市場的,也多是原本就在這個市場有佈局的,例如三星、例如索尼。但很明顯他們的攝像頭再好,也是為手機獨立開發的方案,與影像產品本身沒有太多直接的關聯。能在手機行業裡做大做強並不因為做過相機,而是早早在手機行業裡深耕。

三星目前旗艦機型的攝像頭也少有過去相機上的影子

對那些歷史悠久的影像廠商來說,手機是一個新鮮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已經十分成熟。經歷過大浪淘沙地清洗,剩下的廠商在規模上和市場份額上都比較穩固。即便是影像巨頭,進入手機行業難免要與現有的手機大廠硬拼硬,在手機巨頭研發方向上也沒有太多亮點的今天,影像廠商想要介入的勝算其實是很小的。

影像品牌多是專於技術的企業

這是一個題外話,但蠻重要的。手機行業經歷了爆發期,如今也回歸到幾家獨大的情況。數數現在銷量排行榜靠前的品牌,很多老牌通訊廠商都不見踪影了,沒有諾基亞、沒有愛立信、沒有西門子。榜上有名的那些品牌,除了一些電器廠商外,還有很多互聯網的後起之秀。系統陣營無非就是iOS和安卓兩種,每年的芯片廠商方案決定了手機一年裡的主流硬件配置就是那些。同質化嚴重的今天,手機想要做出差異化比較難。但在宣傳上我們看到了不同的玩法。有開演唱會的,有做大型匯演的,漸漸養成了品牌粉絲,這些自家粉絲便是手機銷量的保障。

手機廠商層出不窮的宣傳方式也是影像廠商學不來的一方面

影像廠商多是日本老牌企業,日企在推廣上的風格和主流的手機廠商很不一樣,加上相機本身就是專業儀器,推廣方式上和手機完全不一樣。如果影像廠商進軍手機行業,相信在宣傳玩法上會更保守,也會因此變得發展艱難。儘管一款好產品還是要硬實力說話,但是宣傳的好壞直接影響銷量和認知度,酒香也怕巷子深就是今天殘酷的競爭環境。

總結:對於影像廠商來說,確實需要開拓一個新的領域發展,但是手機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儘管手機的受眾廣,也是人人都需要的電子設備,但是這個已經成為紅海的市場目前也急需一個突破點,影像企業在為找到新突破點的前提下貿然進入顯然沒什麼好處。如果影像企業想到一個更好的切入點去改變手機市場,或許會成為他們新的生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科技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